
近日,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岩研究馆员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强禄院长及吴海贵、赵永洪等多位资深考古专家亲临惠州博物馆,参观指导《古国寻踪——“缚娄”与惠州先秦考古发现》。
一场迟到多年的约会
展开剩余88%
当考古前辈在展柜前与20多年前清理、绘图、研究的青铜器、陶器重逢时,展厅里激荡着跨越时空的对话,大家驻足展厅,留恋忘怀。
“这是对考古发掘报告运用得最好,也是对考古工作者给予最高敬意的展览!”参与横岭山考古发掘,并主持编写《 博罗横岭山: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》的吴海贵老师对展馆工作人员这样表示。当他看到亲手清理的出土文物在展柜中与公众对话时,他顿时觉得特别的亲切和感动。
在展厅观众留言本上,吴海贵老师写下: 古国寻踪~缚娄与惠州先秦考古发现展览,很好地展示了惠州先秦考古发现成果,是我近年来参观的历史文化陈列的精品展,谨向参加陈列展览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敬意!
考古不是挖宝,而是唤醒文明的记忆
✅ 博罗横岭山墓地:首次在岭南建立了科学、可靠、完善的商周时期分期标准和体系,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。
✅ 博罗梅花墩窑址:烧造夔纹等几何纹陶和原始青瓷,是目前广东发现最早的龙窑之一,对几何印纹陶、东江先秦文明和我国瓷器起源的研究意义重大。
✅ 博罗银岗遗址:首次从地层上证明了夔纹陶类型遗存早于米字纹类型遗存,其表现出的制陶工艺和生产规模,是东江流域两周时期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
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李岩老师在观展过程中表示,惠州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遗址和出土文物,是研究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的重要证据。可在考古分期的基础上,借助科技手段对出土文物的成分进行分析,并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与跨区域文明图谱比照,逐步建立更完整的出土文物研究体系。
学术生命力的延续:从发掘报告到公众展览
展览以《博罗横岭山: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》《广东博罗银岗遗址发掘简报》《广东博罗县园洲梅花墩窑址的发掘》《秦置博罗县石湾镇铁场考古春秋》等为重要参考材料,展示惠州先秦考古发现成果。
《博罗横岭山: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》分为上、下篇以及附录部分, 曾获2005年全国最佳考古发掘报告。上篇全面、客观、系统地介绍了本次发掘的资料。作者运用地层学与类型学的方法,将墓葬分为四期八段,树立了商末周初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尺度。下篇收录的研究文章,是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,对陶瓷器、青铜器、玉石器的重要研究成果。附录部分为相关的测试报告。
《博罗横岭山: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》配有考古资料库光盘,内含5000多幅图片,其中包括上篇发表的所有墓葬平剖面侧视图、器物线图、纹饰和刻划符号拓片,方便研究和使用。报告可供考古、历史、文物、美术方面的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、参考。
从探方到展厅
是谁在荒野中唤醒沉睡的文明
又是谁把历史的碎片
缝合成我们共同的记忆
这场展览不仅是文物的聚会
更是考古人青春的重逢
致敬所有让大地记忆重见天日的追光者!
发掘人员现场讨论(站立者左起:吴海贵、张培森、吴孝斌、毛远广、古运泉、赵善德、李子文;蹲者左起:黎飞艳、刘成基)
黄景略、李伯谦、刘绪等专家学者视察工地
张忠培先生观摩出土文物(站立者:李子文)
朱非素先生、李伯谦先生观摩出土文物
李幼平先生、余惠承女士检测青铜甬钟音响
发掘领队古运泉(右一)在新闻发布会上汇报发掘成果
惠州市博物馆正以这场展览为时光隧道,让考古工作者的成果走进公众视野。每一件展品都是古今对话的接线员,每一次驻足都在续写文化遗产的生存宣言。此刻起,人人都是文明火炬手,让我们携手守护穿越千年的文化遗产!
【展览信息】
展期:2025年1月至5月
地点:惠州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
图文编辑:王慧琳
校对:伍婉华
审定:钟雪平配资炒股来找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